English

以史为鉴 锐意创新

1999-09-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新玲 我有话说

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上刻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WanHoo。这位WanHoo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外国人席勒(Zim)所著《火箭与喷射》(RocketandJets)中讲了个一故事:14世纪末叶,有一位名叫WanHoo的中国官员异想天开地想用火箭使自己飞上天。他在一只椅子背后绑上了四十七只火箭,这种火箭是在圆柱形筒内装上火药,火药被点燃后会猛烈燃烧起来,高温气体将迅速膨胀并从圆筒口向后高速喷出,推动火箭向着与气体喷射相反的方向前进。这位WanHoo叫人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让仆人把四十七枚火箭同时点燃,企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将他送上天空,风筝就是翅膀,可借以翱翔天空。虽然这位先生和他的梦想都在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是划时代的。现代公认他是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或者说是第一个想出用火箭作运输工具的人,阿波罗火箭上刻上他的大名确实是当之无愧。这就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新书《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100例》中的一个故事。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历史上100个科技创新的典型事例,对中国科技史上的创造创新成果的概貌作了一个介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尤为可贵。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已经并正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了任何其他因素都难以比拟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发达程度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务实、勇于创新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不仅引领世界潮流之先,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回顾历史上的科技创新实践和成果,对于我们今天再树创新意识,学习创新方法,投身创新实践,可以有所启示和借鉴。

本书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普及融合在科学史的介绍、科学人物的传记故事、科学技术发明的事例中,勾勒出古代中国在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科学技术的创新成就。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提倡科学的方法论,倡导理性的批判精神,又通俗易懂。

本书文理兼备,视角独特,是值得一读的一本有关“创新”的科普图书。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100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定价:16.00元/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